在加密货币交易日益火爆的当下,各类交易平台和钱包软件层出不穷,365 钱包也曾进入大众视野。但要探讨在 365 钱包上买币卖币是否合法,需从多方面深入剖析。
365 钱包最初并非以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面目出现。曾有案件显示,它是江西南昌赤之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控制的虚假购物平台之一。该公司利用 “365 钱包” 等 App,以分期购物套现的形式诱导有资金需求的受害人借贷,收取 “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 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并对不按期还款的受害人采用 “发送轰炸短信” 等威胁、骚扰、恐吓的方式,非法侵占受害人财产。从这个角度看,365 钱包有着不良的 “前科”,其本身就曾作为诈骗链条中的一环,被警方严厉打击 。
回归到在 365 钱包上进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买币卖币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这与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政策紧密相关。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此后,监管不断趋严。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包括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 。在 365 钱包上买币卖币,本质上就是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
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容易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若 365 钱包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平台,其行为不仅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还可能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财产损失。在一些虚拟货币交易相关的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交易平台的漏洞或监管缺失,操纵价格、挪用资金,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且,若 365 钱包明知故犯,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便利,一旦涉及大规模资金流动,且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还有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若在交易过程中,资金涉及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台方也可能因协助洗钱等罪名承担法律责任 。
从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体系来看,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和清算结算等服务 。互联网企业也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网络经营场所、商业展示、营销宣传、付费导流等服务 。若 365 钱包仍开展虚拟货币买币卖币业务,将面临来自金融监管、网信、公安等多部门的联合打击,其运营将难以为继 。
在我国现行法律和监管政策框架下,在 365 钱包上买币卖币属于非法行为。投资者务必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远离此类非法交易活动,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