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货币的复杂生态中,部分币种采用自动销毁机制,试图以此调节市场供需、稳定价格或增加稀缺性,影响着虚拟币的价值走向。
BNB 是币安交易所的平台币,采用自动销毁机制。币安定期从交易手续费等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回购 BNB 并销毁,减少市场上 BNB 的流通量。截至 2022 年 1 月 18 日,通过自动销毁机制,BNB 已完成第 18 次季度销毁,大量 BNB 退出流通市场。这种机制让 BNB 在市场上的稀缺性提升,理论上会对价格产生支撑作用,吸引投资者持有,增强了其作为平台核心资产的价值与吸引力。
SHIB,俗称柴犬币,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 ERC - 20 代币。其总供应量初始设定为 1000 万亿个,其中 50% 被转移到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的钱包地址,这一操作等同于销毁,另外 50% 与 10 个 ETH 配对放入 Uniswap 资金池。2025 年 5 月,SHIB 开发团队考虑每日销毁 1 万亿代币,若达成,一年内将销毁约 365 万亿 SHIB,减少当前流通量的 62%。分析师预测,在市值不变情况下,供应量减少可能推动 SHIB 价格上涨。不过,Shibarium 二层网络需将总锁仓价值从约 300 万美元增长至 10 亿美元,才能支持这一每日销毁目标。
LUNA 币曾与算法稳定币 UST 挂钩,二者存在 “双向销毁铸造” 关系。每当 1 个 UST 币被铸造出来,就必须销毁价值 1 美元的 LUNA 币。当 UST 币价格高于 1 美元时,投资者可买入并销毁 LUNA 币铸造 UST 币,反之亦然。系统借此套利机制调节 UST 币价格,维持与美元锚定。但在市场极端波动下,该机制失控,LUNA 币大量铸造,价格暴跌,导致整个体系崩溃。
此外,一些新兴项目也采用自动销毁机制吸引投资者。例如 Remittix 项目的 RTX 代币,每笔交易的 0.1% 代币将被永久销毁,同时用户质押 RTX 可获得年化收益。这种 “通缩 + 收益” 模型推动预售阶段代币价格上涨。还有在部分数字链游中,若玩家在小游戏中未取胜,就要回收销毁一定量的虚拟货币,实现游戏内虚拟货币的 “通缩”,调节虚拟货币数量,维持其在游戏内的价值。
虚拟货币自动销毁机制虽在理论上有调节供需、稳定价格等作用,但虚拟货币市场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高波动性和监管风险。投资者面对采用自动销毁机制的虚拟币,应谨慎评估,切不可盲目跟风投资,以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