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的复杂版图中,Shib 币(柴犬币)以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市场表现备受瞩目。而围绕它是否会 “损耗” 这一问题,实则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深入探讨。
从本质上讲,Shib 币存在一种特殊的 “损耗” 机制,即代币销毁。这是一种旨在减少流通供应量的策略,通过将 Shib 币发送到无法使用私钥进行消费的 “黑洞” 地址,让这些代币永久退出流通。自 2020 年诞生以来,Shib 币的销毁规模十分显著。初始供应量高达 1000 万亿枚,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410 万亿枚被销毁,约占初始供应量的 41%,当前总供应量降至约 589 万亿枚。这种大规模的销毁,在加密货币领域堪称规模巨大。
Shib 币销毁主要通过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进行。手动销毁往往依赖于社区成员或大户的自主行为,例如 2025 年 4 月 9 日,Shib 币社区迎来重大销毁事件,单日销毁超 3400 万枚 SHIB,销毁率暴涨 1538%,其中钱包地址 0x541f60e5576 更是一口气销毁 1713 万枚。自动销毁则得益于 2023 年推出的创新二层解决方案 Shibarium。该技术在提升交易速度的同时,系统地促进了 Shib 币的销毁。在 Shibarium 上,70% 的基础交易费用被用于 Shib 币销毁,优先费用则归验证者所有,每一笔交易都在为减少 Shib 币的流通供应做贡献。并且,当 Shibarium 燃烧合约中积累的 Bone 代币达到预定阈值时,会转换为 Shib 币进行销毁,进一步加剧了 Shib 币的稀缺性。
Shib 币的销毁对其价格和市场价值有着复杂的影响。理论上,根据传统的供求关系,供应量减少,在需求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应上涨。2021 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销毁 90% 其持有的 Shib 币,并将剩余 10% 捐赠给慈善机构,这一行动导致供应量大幅下降,直接引发了价格飙升。但在实际市场中,情况远非如此简单。2025 年 4 月那次单日销毁超 3400 万枚 SHIB 的事件,尽管销毁数据亮眼,可 Shib 币价格并未随之上涨,反而日内下跌超过 5%。这是因为币价还受多种因素制约,如市场整体情绪、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等。当时,特朗普关税政策回归,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投资者对风险资产普遍持谨慎态度,Shib 币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除了销毁这种主动损耗,Shib 币还面临着其他潜在 “损耗” 风险。从技术层面看,Shib 币基于以太坊发行,以太坊网络在高交易量期间可能出现扩展性问题,这会影响 Shib 币的交易效率和使用体验,间接削弱其价值。在安全性方面,若 Shib 币的智能合约代码存在漏洞,可能导致代币被盗或其他安全事故,给持有者带来直接损失。并且,加密货币市场监管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政策各异,一旦监管趋严,Shib 币的交易、流通等环节都可能受限,进而影响其市场价值。
总体而言,Shib 币存在以销毁为主的损耗机制,这对其市场动态有着重要影响,但币价走势和价值变化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在涉足 Shib 币投资时,需全面考量这些因素,谨慎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