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币发行价格:炒作话术下的传销骗局与风险真相

 

“瑞波币发行价格” 的追问,早已成为币圈诈骗分子的诱猎工具。与比特币等有明确初始定价的虚拟货币不同,瑞波币自诞生起便无公开统一的发行价格,所谓 “发行价 1 元”“首发价 0.001 美元” 的说法均为编造的炒作话术,其本质与玩客云刷 APP 的虚假收益宣传、猫币兑换的收割套路一脉相承,暗藏财产与法律的双重危机。

瑞波币 “发行价格” 的模糊性正是骗局滋生的温床。瑞波币由 Ripple 公司于 2012 年推出,初始代币总量 1000 亿枚均由公司预先发行,未通过公开认购或挖矿释放,因此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 “发行价”。早期瑞波币主要通过合作机构分发,直至 2013 年登陆交易平台后才形成首个公开交易价 0.0058 美元,这与 “杜鹃币” 人为设定 1 元发行价的操作完全不同。但诈骗分子刻意混淆概念,编造 “发行价 0.01 美元、目标价 10 美元” 的升值故事,将其包装成 “低门槛高回报” 的投资标的,与玩客云被吹嘘为 “收益神器” 的套路如出一辙。

“发行价格” 话术背后是成熟的传销与诈骗链条。不法分子常以 “回归发行价抄底” 为噱头,在社群传播虚假价格走势图,诱导投资者入场 —— 广西 “6・20” 特大传销案中,嫌疑人便虚构瑞波币 “发行价 1 美元、现价 0.5 美元”,以 “折价认购” 为由吸引 9000 余人参与,涉案金额超 5 亿元。更隐蔽的是,部分骗局将 “发行价” 与层级奖励绑定,要求投资者购买一定数量瑞波币成为会员,推荐下线可获 “发行价配售权”,这与 “杜鹃出行链” 的传销模式高度重合,均通过拉人头实现虚假升值。

即便抛开骗局,瑞波币的价格波动与监管风险也足以吞噬本金。其价格完全由市场炒作操控,2017 年曾从 0.01 美元暴涨至 3.84 美元,随后一年内暴跌 90%,这种剧烈震荡与 “杜鹃币” 从 1 元炒至 20 元再跌至 1 分的操纵轨迹如出一辙。2025 年美国《清晰法案》虽将瑞波币归为商品类资产监管,但我国 2021 年十部门通知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瑞波币交易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这与上海 “协助虚拟货币变现获刑 2 年” 的判例逻辑一致。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骗局借 “迪拜监管许可” 包装合规性,宣称 “瑞波币获官方认可、发行价有保障”,实则该许可仅涉及支付服务,与代币交易无关,这种断章取义的宣传和玩客云绑定虚假 APP 的包装手段本质相同。无论话术如何翻新,瑞波币无实际价值支撑的本质从未改变。

综上,“瑞波币发行价格” 是彻头彻尾的炒作谎言,其背后藏着传销与诈骗的重重陷阱。公众需认清其非法本质,坚决远离相关交易,避免沦为被收割的 “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