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个国家认可 pi 币是真的吗?虚假宣传下的骗局真相

 

“233 个国家认可 pi 币” 的说法,是派币传销式骗局中流传最广的虚假宣传之一。事实上,这一表述从 “用户数量” 到 “认可性质” 均为彻头彻尾的谎言 ——pi 币作为无实际价值的空气币,从未获得任何国家的官方认可,所谓 “233 个国家认可” 不过是操盘手包装的洗脑话术,其目的是通过营造 “全球共识” 假象诱导用户入局,需从数据造假、认可本质与宣传套路三方面认清真相。

“233 个国家认可” 的核心谎言,首先暴露在数据的自相矛盾与造假中。派币官方曾先后宣称 “全球 175 + 国家用户”“6000 万注册用户”,却从未提供过 “233 个国家认可” 的任何证据。从实际数据来看,截至 2025 年初,派币主网钱包总数仅约 911 万个,且集中在少数国家的中老年群体中,与 “233 个国家” 的地域覆盖完全不符。更关键的是,“用户分布” 与 “国家认可” 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传销拉新的结果,后者需具备官方货币地位或合规金融资质,二者被刻意混淆正是骗局的典型特征,类似此前 “虚假外汇平台宣称全球 200 国支持” 的套路。

从 “认可性质” 来看,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将 pi 币视为合法货币或合规金融产品。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多地网警早已发布风险提示,直指 pi 币为 “倒卖用户信息的骗局”;在虚拟货币监管相对宽松的美国,pi 币因未上正规交易所且模式涉嫌传销,也从未获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合规备案;即便是派币宣传中 “应用广泛” 的韩国,实际也仅有个别虚假商家宣称 “可兑换炸酱面”,且无任何官方背书。所谓 “认可” 本质是 “用户参与” 的偷换概念,操盘手将 “233 个国家有用户” 扭曲为 “233 个国家认可”,利用信息差误导普通用户。

“233 个国家认可” 的宣传话术已形成成熟的洗脑链条,三类手段最具迷惑性。一是 “伪造权威证据”,在派币交流群中传播 PS 的 “全球认可地图”“国际组织合作函”,甚至篡改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公开文件,谎称 “pi 币被纳入全球金融体系”,但这些材料经核查均为伪造;二是 “社群证言烘托”,安排群内 “托” 伪装成 “海外派友”,分享 “在欧洲用 pi 币购物”“非洲朋友靠 pi 币致富” 等虚假经历,配合 “特朗普用 pi 币买飞机” 之类的荒诞传言,强化用户信任;三是 “数据模糊化包装”,对 “233 个国家” 的统计标准避而不谈,既不说明是 “注册用户所在国” 还是 “官方认可国”,也不提供具体国家名单,仅靠重复传播形成 “共识假象”。

这一虚假宣传的背后,是操盘手收割用户的明确目的。一方面,通过 “全球认可” 的噱头降低用户警惕,诱导其补充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随后被批量贩卖,成为电信诈骗的 “素材库”;另一方面,以 “233 个国家的共识 = 高价值” 为借口,推动用户付费升级算力、购买 “节点加速器”,有中老年用户为此掏空退休金,却不知所谓 “算力” 仅是 APP 内的虚拟数值。更危险的是,部分骗子借 “国际认可” 推出 “pi 币兑换房产”“兑换豪车” 的虚假项目,要求用户缴纳 “手续费”“税费”,2025 年已有多地用户因此被骗超 10 万元。

面对 “233 个国家认可 pi 币” 的说法,正确做法是 “多方核实,坚决远离”。需牢记三点:一是任何国家的货币认可均有官方公告,可通过央行官网、金融监管机构平台查询,pi 币从未有相关记录;二是正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虽有全球交易,但也未获任何国家 “认可” 为法定货币,pi 币作为空气币更无此可能;三是我国境内虚拟货币交易非法,参与 pi 币相关活动不仅无收益,还可能面临信息泄露、财产损失与法律追责。

综上,“233 个国家认可 pi 币” 是派币骗局的 “标志性谎言”。从数据造假到性质偷换,从宣传套路到收割目的,均暴露其传销与诈骗本质。虚拟货币领域的 “全球共识” 神话早已破灭,认清这一谎言,远离 pi 币骗局,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根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