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 SUI 币躺赚年化 365%”“拉好友领额外算力”—— 这类宣传近期在社交平台蔓延,让不少投资者混淆了 SUI 公链代币与借其名义的资金盘骗局。需明确的是,作为具备智能合约生态的公链代币,SUI 币本身有链上应用支撑,但其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2025 年 10 月曾随大盘下跌 6.8%);而所谓 “高收益 SUI 币资金盘”,本质是复刻潘多拉宙斯币套路的诈骗工具,已成为 2025 年加密骗局的新变种。
借 SUI 币包装的资金盘,深谙 “蹭热点 + 造假象” 的诈骗逻辑。与 “鑫慷嘉” 骗局盗用权威名义的手法一致,这类资金盘刻意混淆 “公链 SUI” 与 “平台 SUI” 概念:伪造与 SUI 基金会的合作协议,宣称 “获得独家挖矿授权”,甚至制作虚假链上数据截图,营造 “背靠头部公链” 的假象。为增强迷惑性,它们还效仿正规项目设置 “生态赋能” 叙事,谎称 “资金用于 SUI 链 DeFi 开发”,但实际上既无代码开源记录,也未接入 SUI 主网,与潘多拉宙斯币 “虚构项目” 的套路如出一辙。
“静态 + 动态收益” 的双轨模式,是骗局裂变的核心引擎。这一模式完全契合资金盘的典型特征:静态收益以 “质押挖矿” 为名,许以 “每日 1% 收益”“保本保息”,诱导投资者将 USDT 兑换为平台内的 “虚假 SUI 币”;动态收益则靠 “拉人头分级奖励” 驱动,发展下线可获 5%-15% 提成,层级达三级以上还能解锁 “团队分红”,形成金字塔式裂变。浙江投资者陈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被 “SUI 生态红利” 吸引投入 5 万元,后拉 3 名亲友入局,最终平台以 “系统维护” 为由关停,账户内的 “高价值 SUI 币” 瞬间清零,与 WASA 资金盘的收割路径高度一致。
资金池运作与跨境转移的隐蔽性,加剧了骗局危害。这类资金盘要求投资者通过场外渠道将人民币兑换为 USDT 入金,资金直接流入操盘手控制的钱包,而非用于任何真实生态建设,本质是 “新钱补旧钱” 的庞氏游戏。更恶劣的是,部分骗局效仿 “鑫慷嘉” 的跨境洗钱手法,将资金通过海外交易所转移,大幅增加投资者维权难度。当新资金流入放缓无法覆盖旧收益时,平台便会复制潘多拉宙斯币的崩盘路径 —— 以 “监管核查” 为由限制提现,最终关闭 APP 卷款跑路。
需警惕的是,骗局与正规 SUI 币有本质区别:前者靠 “拉人头返利” 续命,后者依托 SUI 公链的 NFT 铸造、DeFi 协议等真实应用支撑价值;前者承诺 “保本高收益”,后者价格随市场波动且无任何收益保证。我国监管早已明确,此类借虚拟货币名义的 “静态 + 动态收益” 模式,99% 是资金盘,参与不仅可能血本无归,还涉嫌协助非法金融活动。
借 SUI 币名义的资金盘,是 “新瓶装旧酒” 的典型诈骗。它利用投资者对新兴公链的认知缺口,用虚假叙事掩盖资金盘本质。面对 “高收益 SUI 币项目”,务必牢记:正规代币通过官方交易所交易,无 “拉人头奖励”;凡是要求 “USDT 入金”“分级返利” 的,全是骗局。认清真假边界,才能避免沦为下一个收割对象。


















